「吃到飽」的台灣 還能撐多久?

如果社會局勢讓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那長輩們就要面對「沒辦法抱孫子」的煩惱了。(呂惟揚攝)如果社會局勢讓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那長輩們就要面對「沒辦法抱孫子」的煩惱了。(呂惟揚攝)

【on.cc東網作者:謝欣霓 第六屆立法委員

「All you can eat」的吃到飽餐廳林立,是台灣飲食文化特色之一,精明的饕客總是知道怎麼吃才有最高的「C/P值」,也許是因為從飲食而來的吃到飽文化影響,精明的國民們對許多事物都有「吃到飽」的精算--從醫療到退休金皆人此,常見到這種機關算盡的機巧。


在華航空服員成功以罷工向資方取得所爭取的福利後,長期過勞的醫護人員們也開始有爭取權益的呼聲,其中最重要的訴求就是合理的工時待遇。身繫社會福祉與民眾生命重責的醫護人員很難像其他勞工罷工一樣「罷診、罷醫、罷護」,但「醫護過勞」問題惡化到最後,受損的還是病人的權益。

我們換個角度思考,為何醫護人員總體人口逐年增加,反而醫護過勞的情形會更加嚴重?一方面是台灣已逐漸耗盡人口紅利,邁向人口老化國家,隨著人口結構的高齡化而來的醫療照護需求,使得救命前線的醫護人員負擔大增,而這趨勢又造成醫護「逃」往小科、醫美等領域,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的健保制度初登場就是全球罕見的「吃到飽」醫療保險,沒有「保大不保小」的限制,早期養成的吃到飽心態造成許多醫療資源的浪費,而近年諸多對健保的改革卻又像是變成「健保對醫療機構吃到飽」,例如DRG給付制度無分醫療難易「一病一口價」,形同迫使醫院挑容易醫的輕症病患來醫,而損及重症患者的權益。

「吃到飽」的醫療看似划算,但早期濫用資源造成現在健保局事後諸葛式的「非必要診察」扣點;為了改善財務支出的DRG又造成醫院「挑病人才不會賠錢」的動機,到最後反而是讓最需要營養的人「吃不飽」。

相同因為人口結構老化而造成的問題,就是「年金改革」,早期軍公教的18%優存與退休金皆是來自政府編預算支出的「恩給制」,而後改革為自從業期間提撥預存的「儲金制」,即使在1995進行了第一次退撫改革,但近年面對俗稱3、4年級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潮已使退撫基金「繳的人少、領的人多」收支失衡情況逐漸惡化,新政府會在團隊就位以後盡速處理此議題的原因,就是若再不進行年金改革,退撫基金破產的危機便近在眼前,年金改革的任務之一應該是要保障退休長者能普及擁有最基本的退休照顧,因此在職所得高的人員在退休後應該有相對較低的所得替代率(但實領數額仍是相對較高替代率的低所得者高),不能再像過去許多號稱改革的舉措最後反造成「肥大官、瘦小吏」的後果。

然而在總統府以「年金改革」會議爭取社會共識的同時,也見到軍公教代表藉媒體發聲反對,在此也提醒軍公教朋友,台灣舊有退撫制度下高達90%以上的所得替代率甚至比政府破產的希臘更高,而「高收入退休族」的收入來源是來自年輕的、在職的人員勞動所得的部分提撥,這也就是近年常被提及的「世代正義」,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與少子化,這一代年輕人的肩膀上要扛的老人變多了,但收入卻沒有比前輩們更高,這種退休老人領得多、年輕一代負擔重的「世代不正義」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少子化」問題的進一步惡化,試問:如果你是現在2、30歲的年輕人,工時很長收入有限、而且買不起房子、還要擔心有天退休基金破產會領不到退休金……你還敢結婚、生小孩嗎?如果社會局勢讓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那長輩們就要面對「沒辦法抱孫子」的煩惱了。
 
 
 
arrow
arrow

    Se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