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從2011年的11月開始, 我這個跨中西文化的美國媳婦會在這溫暖小窩裡寫下伯朗一家的過去, 現在, 和未來的期許...讓彩色的生命不留白!
close

6351181762334281071意見

 2013-08-11 by Makea  轉載自 瞧. 中外 http://chaoglobal.wordpress.com/2013/08/11/china-german/

 

華裔設計師劉揚曾經在2007年出版了《東西相遇》一書,引起巨大反響。該書用簡潔的筆劃,用簡單明瞭的圖畫向讀者表現了德中兩個社會的細節,比如兩國家庭對待孩子的態度,人們旅遊的方式,雙方的審美觀等等。大部分都是人們的日常經歷,讓德中讀者們都能引起共鳴。

 

《東西相遇》是劉揚在中德兩國各生活13年後,在紐約的創作成果。這一系列作品曾受邀在德國外交部展出,在網上也廣受轉載。

 

對於劉揚來說,她只是對比兩國的文化生活差異,而並非肯定或者否定其中一方。通過這些對比,雙方都能更直觀地瞭解對方,也反思自己。由於設計師個人的生活經歷,她對兩個社會、兩種文化的理解都遊刃有餘,所以她對這些細節的描繪都深刻而獨具一格的。

 

635118173926028055劉揚

華裔女設計師劉揚

劉揚自述:

兩千零三年,我在中國和德國生活的時間正好相同,都是十三年。

同年我搬到紐約並開始了這個系列作品的創作,希望給多年中德的生活與往事作一個視覺總結。

這是一套關於文化對比的作品,共四十六張圖片,紅色代表中國,藍色代表德國。

創作過程近四年,兩千零三年至零四年首批為十二張,兩千零六年重新創作二十二張,兩千零七年完成並加入最後的十二張圖片,同年《東西相遇》一書在德國出版。希望這套作品能夠幫助您瞭解到更多關於中德生活的細節,並更加輕鬆幽默地看待文化差異。

 

劉揚簡歷:

劉揚(Yang Liu)於1976年生於北京。 13歲隨家人遷居德國。17歲時她被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設計系錄取,師從于霍爾格•馬諦斯,獲碩士及大師班學位。畢業後,劉揚曾先後在倫敦、柏林、紐約工作及生活。2004年,劉揚在柏林開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劉揚曾任教于荷蘭設計中心、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英國格拉斯歌美術學院,並在國際設計研討會及博覽會講座。劉揚的作品曾多次在國際設計大賽中獲重要獎項,作品被國際多家博物館展覽並收藏。

以下是劉揚眼中的德國中國差異藍色代表德國人紅色代表中國人

 

6351181766733488802

生活方式

 

6351181769463493603

準時

 

6351181772093658224

人際關係

 

6351181774499182445

對待憤怒

 

6351181777160547126

排隊

 

6351181779046590437

自我

 

6351181781060553978

周日的街景

 

6351181784456679939

聚會

 

63511817862865631410

在餐廳

 

63511817887061273911

胃疼時的飲品

 

63511817916248925212

旅遊

 

63511817939383765813

美麗的標準

 

rd070704031

處理問題

 

63511817986542648715

三餐

 

63511818004467080216

老人的日常生活

 

63511818026587919017

淋浴的時間

 

63511818081047614718

心情與天氣

 

63511818114868474119

領導

 

63511818129828900320

時尚

 

63511818167159765921

孩子

63511818182213792422

對待新事物

 

63511818214412248924

太陽

 

63511818231244678515.1

交通工具

 

 

61 THOUGHTS ON “華裔女設計師劉揚《東西相遇》:圖說東西方文化差異”

  1. 書只是表象出生活的不同 只是幫助我們思考
    或許其中有些圖比較出優缺和習慣性的表態
    但更重要的昰自己認同的好生活朝那目標邁進才是

  2. 匿名 on 2013-09-18 在 17:50 said:

    看來在她眼裡 德國人很壓抑很不快樂阿

  3. Victor on 2013-09-18 在 14:09 said:

    I feel I am really American until I see something like this. I would have to say according to this me and all my 10th grade students in California would have to be Asian. We looked at these and then I had them decide which one they were by writing down a number. They almost all thought the “western” view was the Asian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I told them that the study says the opposite. Maybe this was with an East Coast America?

  4. 電影人 on 2013-09-18 在 13:13 said:

    閱讀後感覺是:敬佩作者多麼簡單的圖案反影了複雜的事實,描寫出中國的太多太多。同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讀者能容易看出作者用西方人的標準來衡量所謂的「正常」,而每圖案中都有隱藏的西方尺度來比較東方人的習慣(作者及被引導的讀者應該會視為陋習吧),而並不是如介紹所說「作品能夠幫助您瞭解到更多關於中德生活的細節,並更加輕鬆幽默地看待文化差異。」這樣的一個中肯性作品,相反地帶有一定的攻擊性。其實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優點及缺點,能夠發現及調整自己的缺點是好事,但盲目地追從某某標準不免會迷失了自己的本質…。

  5. 匿名 on 2013-09-18 在 11:46 said:

    作品透入出的是一个真正把设计融入到生活、把生活融入到设计的人.而且富有“情感”。

  6. 匿名 on 2013-09-18 在 11:07 said:

    發表意見,無論是褒是貶,不是都是一種言論自由的表現?

  7. 匿名 on 2013-09-18 在 09:16 said:

    很有趣! 很多華人為自己的文化辯解,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作者看待兩個文化的眼光,是很溫柔的。

  8. MM506 on 2013-09-18 在 00:40 said:

    Excellent work, I really like this. I speak neither German nor Chinese but the ideas are so well expressed that language ceases to be a barrier. It is also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how different our cultures and our outlooks are; it might even be a good thing to adopt some eastern values, such as the way we see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On the chefs I have to agree with eastern views, they are HUGELY important. Thank you! (From San José, Costa Rica).

  9. 匿名 on 2013-09-18 在 00:10 said:

    哈哈哈哈哈 就是呈現不一樣的文化跟種族個性阿
    很幽默! 圖中沒有任何的褒貶評斷意味阿,不要用太嚴肅的心理看啦!

  10.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8:51 said:

    只是一個華裔女設計師的觀點,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被冒犯了而抗議呢?
    這既不是一個要求大家遵守的規則,也不是刻意要否定某一方的作品。

    個人創作原本就是表達個人觀點,看過笑一笑就好了。

  11. Pingback: 華裔女設計師劉揚《東西相遇》圖說東西方文化差異 — 幹誌 {flog} 藝術人文創意誌

  12.  on 2013-09-17 在 18:00 said:

    在餐厅声音的频率XD太认同了!

  13.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7:49 said:

    這是德中相比,又不是整個東方= =
    怎麼還有人提到北捷…
    如果是整個東方,日本就直接打翻這個圖了。
    而且也並不是都在捧西方吧
    好壞,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不需要把自己對號入座或者自行解讀成不好的

  14.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6:04 said:

    真會捧洋人阿

    • 匿名 on 2013-09-18 在 09:18 said:

      內文是指中國和德國吧

      台灣雖然可能因為一些文化面的價值觀和中國相似而適用裡面一些圖
      但我們跟對岸還是不一樣的

  15. Yo Yo, Ha on 2013-09-17 在 16:01 said:

    幾年前到現在, 台灣台北捷運排隊的秩序已經超越德國任何一種大眾交通工具的排隊秩序了.
    ps: 只是一種現象的描述.

    • 匿名 on 2013-09-18 在 09:59 said:

      同意, 不過平平是台北, 等北捷和在台北等公車的秩序的對比也太鮮明了一點.
      ps: 只是一種現象的描述.

      • 匿名 on 2013-09-18 在 18:39 said:

        北捷和公車的差別就在於開門的位置啊 ˊ_>ˋ

         
  16.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5:23 said:

    großartig :)

  17.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4:34 said:

    有關排隊和交通工具, 更多社會發展水平做成, 而對於膚色的概念, 也和年代有關, 50年前和現在肯定不同; 產正的文化差異是飲食和團體/家庭/個人概念。

  18. Charlotte on 2013-09-17 在 13:23 said:

    Chinese vs German ( west)

  19.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2:46 said:

    領導是神??

  20.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2:45 said:

    領導是神?

  21. musician on 2013-09-17 在 12:19 said:

    我在德國唸書。作者的觀察有95%的客觀性。
    中國人近代還有一種文化 – 拒絕接受自己的不足。
    在本版的留言中就能好好觀察到這種特性。

  22. 工人心 on 2013-09-17 在 10:38 said:

    我希望看到中德人民對世界,和對方的不同觀點。

  23.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0:30 said:

    感覺有種貶低中國文化的涵義

  24.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0:11 said:

    我想作者只是嘗試敍述大部份兩國人的慣性行為,當然,每人總會有差異,好像我有一位德國朋友都是喜歡晚上才淋浴,並不代表全部

  25. 就是 中國 跟 德國的 對比而已… 不算針對東西方吧XD

    • 匿名 on 2013-09-18 在 23:29 said:

      最好笑的是一堆中國來的竟然質疑她被brain wash………..從小就被brain wash長大的講出這種言論真的是有夠諷刺

  26. 她個人因素造成的影響很大,是否”以偏蓋全”的狹隘民族主義(思想作”睡”)?

    好比德國人(並不代表全世界的德國人是所有西方人文化如她所說”差異”,自我放很大而說”也有中國人也並不代表是全世界的中國人是指行為).
    It may her sight only from her PRC Chinese “生於北京, 13歲隨家人遷居德國”。(Her brain wash, is it?)

    “非常自我”、是好事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HK、Macau and 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是中國人?
    Do you help/call to her go to HK、Macau and 台灣 ROC etc.,令她所見的中華民國中國人、她/他們行為,是否與她圖不同。
    希望令她深思亦不要這么確定用中國人此名納入她的圖示”PRC’s Chinese就是東方人” or “德國人就是所有西方人”?
    是否佢閣下”閉門造車”?
    若以表示比例也不太客觀,個人淺見
    *.*

    • 匿名 on 2013-09-17 在 13:00 said:

      “華”裔跟”中國”人沒攪清楚嗎?

      • 匿名 on 2013-09-18 在 09:57 said:

        捨”華”而用”中國”是近20多年來華人群體(特別是台灣)的一大盲點所在啊. 有時會讓人好奇是否把文化和政治視為一物了.

         
  27. Pearl on 2013-09-17 在 03:09 said:

    美麗的標準 ~
    就外在和內在呀~

  28. 其實文化不同背境的人在不同事情的表現也不能簡單概括成單一的形式, 每種文化的人也有著不一樣的表現, 創作者只是表達她個人對中國人及德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 不能將其看為全部中國及德國人都是這般的。我個人覺得只有排隊及家中各人怎樣對待兒童兩樣是看得比較中肯, 其他的有些我認為太主觀, 與客觀事實不盡相符。

  29. 匿名 on 2013-09-16 在 23:28 said:

    完全同意

  30. Pingback: 華裔女設計師劉揚《東西相遇》:圖說東西方文化差異

  31. 匿名 on 2013-09-16 在 22:19 said:

    德國人很喜歡曬太陽燈令自己變黑的

  32. Ambers on 2013-09-16 在 22:06 said:

    聚會的部分我會有點不同意,一般來說左圖的聚會比較偏向舞會的那一種,而右邊的比較偏向大團圓方式的聚會,雖然國外是很少有這種大桌的聚會,可能和人際圖連線是有影響的,所以才會用比較容易區分的少數人一起、多數人一起來區別,有相對應到一般的生活圈是相對較獨立的。

  33. 匿名 on 2013-09-16 在 21:46 said:

    自我跟人際,覺得個人因素造成的影響很大
    好比德國人自我放很大但一定也有中國人非常自我
    中國人際關係多元但一定也有德國人關係多元
    若以表示比例也不太客觀,個人淺見。

  34. 匿名 on 2013-09-16 在 21:13 said:

    德國人面對新事物﹐喜歡觀察。中國人見到新事物﹐喜歡佔有它。

  35. 匿名 on 2013-09-16 在 20:30 said:

    德國人不喜歡新事物 所以離他遠遠的
    中國人喜歡新事物 所以捧在手心上?

  36.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9:15 said:

    對待新事物哩?!

  37.  on 2013-09-16 在 17:47 said:

    孩子那張不是很懂,是說小孩在中國當成是寶嗎?

    • abdieladams on 2013-09-16 在 18:16 said:

      德國小孩,由父母在旁邊照顧。中國小孩,父母祖父母圍着他氹氹轉。

      •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8:59 said:

        西方時尚是吃中餐,中國時尚是吃西餐

         
      • 匿名 on 2013-09-17 在 09:02 said:

        我倒覺得是 德國小孩 祖父母不會直接切入父母管教方式。 中國小孩 小孩任何教育模式 祖父母對於父母管教會直接切入有意見

         
  38.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7:25 said:

    時尚呢?

    •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9:20 said:

      最近這幾年歐美開始瘋東方風格,特別是學習中華文化,從飲食文化來看他們拚了命在學很難拿的筷子,對他們來說中國人他們覺得很奇怪怎麼一窩蜂的想把自己傳統文化消滅掉似的一直學他們外國人,那張圖是在諷刺。

    • 匿名 on 2013-09-17 在 20:43 said:

      這只是創作 如果你覺得哪裡諷刺了 那就表示你是認同其中一方 不認同另外一方 才會覺得諷刺。
      這張圖我感受到的反而是東西文化融合了。

  39.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7:07 said:

    歐美人偏好健康的膚色,他們喜歡曬太陽,不喜歡自己的皮膚看起來太白;
    相反的,東方人喜歡自己的皮膚白皙,會拿遮陽傘,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

  40.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6:43 said:

    美麗標準是說 偏好小麥膚色和偏好美白的不同吧

  41.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6:34 said:

    不了解 美麗的標準 ~

    •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6:57 said:

      德國人覺得曬成古銅色較美;但中國人則覺得一白遮三醜

      • 匿名 on 2013-09-16 在 17:53 said:

        還能指身材跟襯托用的衣物吧?

         
      • wong on 2013-09-18 在 00:30 said:

        也和皮膚本色有關。白人很白,銅色一點沒甚麼。亞洲人較黃,黑起來比較易有黃黃黑黑的髒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rene 的頭像
    Serene

    伯朗太太的築夢窩♪♬

    Se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